目前,鋪設瀝青路麵有四種類型的找平基準:一種是固定基準,即懸線法;另一種是接觸式浮動平衡梁基準;第三種是非接觸式電子平衡梁基準;第四種是滑靴式基準。實踐證明,在下麵層、中麵層采用懸線法,中麵層、上麵層采用接觸跨越浮動平衡梁基準或非接觸式電子平衡梁基準的鋪設效果好。這四種方法可以比較如下。
(1)使用固定基準(懸線法),可以在很寬的範圍內精確控製設計標高、縱橫坡度、路麵厚度和平整度。操作方法如下:使用直徑為2 mm的高強度鋼絲,長度為200 m,張力為800~1 000 N,基準線應盡可能放入熨平板,從而減小厚度增量值。基準線的兩根立杆之間的距離通常為5~10米。杆的高度由兩個精密水準儀監測,每兩根立杆之間鋼絲繩的撓度不大於2 毫米,並且彎道處應加密拐角。杆應比鋪設層高75~150 mm,並應牢固地埋設,距離鋪層邊緣160~500 mm。鋼絲架設高程應高於虛鋪高程50~100 mm,並將細鐵線固定在立杆支撐架的凹槽上。在操作過程中,應該有專人觀看,嚴禁與鋼絲碰撞。
(2)當使用接觸跨越式浮動平衡梁時,為了確保表麵的整體平整度,中麵層、上麵層用平衡梁。為了提高平整度,應盡可能地延長平衡梁的長度。注意,滑靴和平衡梁行走輪不應粘上瀝青,以防止影響鋪路層的平整度。浮動平衡梁具有良好的濾波效果,避免了固定基準折線和人為誤差的影響,大大提高了路麵平整度。跨度16~17.6 m的平衡梁需要直線鋪設,鋪設彎道時,彎道的半徑需要大於600米。否則,否則由於彎道的變化引起平衡梁滾輪和滑靴產生較大的扭矩而發生橫向位移,不僅沒有起到平衡作用,而且破壞了整個平衡係統,導致路麵不均勻,影響了路麵的平整度。
因此,公司出租攤鋪機在開始作業的過程中,鋪設半徑小於600 m的彎道時,除攤鋪機要緩慢轉向外,應移除部分平衡梁以縮短平衡梁,減小平衡梁的橫向位移,提高路麵的平整度。當用浮動平衡梁鋪設橫向接頭時,由於平衡梁的後半部分位於已鋪設的壓實路麵上,在攤鋪前應在平衡梁滾輪下墊1塊長6 m、寬20 cm、厚度與虛鋪係數相等的木板。當攤鋪機啟動時,把平衡梁自動找平係統開關打開。由於正常使用平衡梁時其後半部是在未壓實的虛鋪路麵滾動,如果此時沒有墊木板,使用平衡梁自動找平係統將減小鋪砌路麵的厚度。
(3)非接觸式電子平衡梁目前有激光和超聲波模式。超聲波平衡梁的超聲波探頭應不小於60厘米。探頭下緣距離地麵80~100 cm。超聲波探頭檢測區域的半徑為30厘米。因此,探頭正下方30厘米半徑內不應有雜物。配備的可調節控製板,靈敏度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增減鋪層厚度和液壓缸升降反應速度。鋪設橫接縫時,可在後探頭下方設置厚度等於鬆鋪係數的木板,以達到良好接縫的目的。
(4)使用滑靴時在傳感器上直接安裝小滑靴替代擺臂。此時,滑靴在已鋪好的鋪層或具備其基準條件的構築物上滑行,該方法主要用於接縫施工。在冷接縫的情況下,滑靴以壓實後的鋪層做基準,但應設置在離邊緣30至40厘米的鋪層上;如果是熱接縫,滑靴可以設置在未碾壓的鋪層上或鋪層邊緣內。